close

是因為今天談到學校與業界間可以如何的結合,才想到原來瑞典那邊已經有這樣的機制了。

一般的碩士生當知道自己快要到了寫論文的時候,和台灣有很大的差異,大多會先開始找一個partner,然後不是找教授,而是兩個人開始討論對哪些公司或是對哪個產業比較有興趣,向那些鎖定的公司投履歷,或是對特定公司提出proposal,在對公司做case study之後發現公司可能會有哪方面的問題,可以利用怎樣的分析來得到結論然後給出建議,希望公司錄用他們來替他們做這樣的事情,或是公司也可以錄用他們然後將現有的計畫請這兩位學生做。一切都是很有彈性的,可以等公司談好之後,再回學校找指導的教授,看和公司如此訂定的計畫對於學術界而言是否有貢獻,當然這些主題都是可以再做調整的,而且邊做邊改也可以。因此,學生在公司裡面會有一個supervisor,在學校也會有個教授當supervisor。當公司答應收學生的時候,最好是和學生簽一份合約,當然公司可以選擇支付或是不支付學生薪水,但大部分都會付,以完成一個case多少錢來算。如此一來,學生可以將學習到的知識,和實際上的case做一個比較,也賺取實務經驗,而業界也可以因此得到一份對於公司內部問題的分析,雖然分析未比完全正確,但仍然具有參考的價值,也不用付出太高的代價,而老師也可以因此和業界有連絡,建立起對三方都有好處的模式。

當時有學長問說如此能對學術界有貢獻嘛?感覺上,或許學校方不真正在意學術的貢獻,最簡單而言,這樣的一份論文可以是一個case study,當follow 論文的格式,有introduction, methodology,...conclusion,這樣也是篇學術性的文章,而其中的empirical data就是對於公司的分析了,可以經由訪問或是由公司內部直接取得,然後學生在analysis的時候就會將理論和收集的資料做比較,產生給公司的suggestion,可以讓公司參考作為大方向的建議。如果學生表現好,或許公司也會直接錄取當員工勒!而或許公司提供的資料有些比較機密性不適合公開的,在學生將paper印成冊的時候,可以將機密部分拿掉,寫個confidential就可以了,真的很不錯!

不過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被硬性規定要這樣做,學生若單純想要走學術,也可以直接找老師做偏學術的論文,而且寫論文的公司地方也不限於瑞典,世界各地都可以,只要公司教授認為好就好。還有阿,如果學生在唸完第一年之後不想要馬上寫論文,只要簡單寫一封信和校方說,那後半年的論文課就會被保留起來,你愛七八十年之後再回來寫也可以,永遠都可以還是學生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Pco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